瞳孔的变化在眼动研究当中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数据指标,透过它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知晓人的行为与心理活动。伴随着眼动技术的发展,瞳孔的测量也越来越精确,同时对其的研究热度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对眼睛的研究自古有之。早期对眼睛的研究还比较粗糙,研究方法单一,局限性比较大,同时研究结果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生态效度低。真正采用科学的研究手段进行较为正式的科学研究则开始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比如Hess等人让被试观察幼儿、抱着孩子的母亲以及半裸的男性和女性等图片,同时记录被试瞳孔的变化,以此来探讨瞳孔的变化和个体兴趣之间的关系。之后他又进行了多次研究,探讨了动机、情绪、个体偏好等和瞳孔变化之间的关系,得出了瞳孔变化是心理活动的敏感指标的结论,虽然这种结论不是很准确,但却激发了大量研究者对瞳孔研究的研究兴趣,由此,瞳孔研究已逐渐成为心理学领域一个不可或缺的研究热点。
瞳孔的变化和心理因素之间的对应关系是眼动研究当中较为常见的研究主题,通俗的来说,就是通过一定视觉任务诱发瞳孔的变化,来研究某心理因素对瞳孔变化的影响。瞳孔的变化主要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注意、知觉、情绪、动机、认知资源、社会认知等。
瞳孔的变化受自主神经系统控制,而情绪的唤醒会激活自主神经系统。在消极情绪之下,人会变得更加敏感,瞳孔也会更容易扩张,持续时间也更久。在一些刺激之下,如恐怖的图片,熟悉的声音以及愉快的笑声等刺激也能引发瞳孔的扩大。在实际应用中,有研究发现飞行员的焦虑水平和和瞳孔扩张程度呈正比例关系。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情绪都能引发瞳孔的变化。
仅仅通过瞳孔的变化来解释心理资源投入的程度显然还是不够的,在以后的研究当中,可以借助生理多导设备来收集人的其他生理指标,比如心电、皮电、呼吸等,这将进一步增强一些研究结论的说服力。
动机作为重要的心理变量, 它不仅影响人的内驱力也会影响瞳孔的变化。有研究发现瞳孔扩张与性取向有关, 具体表现为异性恋男性对异性成人图片的瞳孔扩张程度大,同性恋男性对男性成人图片的瞳孔扩张大,双性恋男性对男性或者女性成人图片都出现瞳孔扩张,这说明瞳孔的扩张程度与生理动机存在一定的关系。在某些特殊人群中,社会动机也会引发瞳孔的变化。抑郁症患者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心境低落,意志活动减退等,他们在问题解决任务中表现出的焦虑水平会抑制瞳孔的扩张,当动机水平提高时,瞳孔也随之扩大。